新闻动态
在这里找到关于海鼎的最新资讯
专访华侨星城总经理田野:资本一直理性
零售行业这两年站在风口上,屡获资本青睐,包括厦门见福、131便利、西安每一天、安达、TODAY便利在内的多家区域便利店品牌宣布获得大额融资,但是前段时间邻家便利资金链断裂而关店也无疑给火热的便利店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资本的加持对零售行业来说到底是益处还是弊端?资本对便利店行业的关注主要在哪些方面?
为此,我们也采访了业内专家——华侨星城总经理田野,请田总为我们解读资本视角下的便利店价值。
华侨星城:外资银行的本地化实践
90年前华侨银行就已在厦门设立第一家分行,并且一直保持在中国的持续经营。
进入中国之初,华侨银行为企业提供关键的流动周转资金,到80年代末期,计划经济解体,市场化带来企业的扩大化生产,许多客户在无法突破由于抵押、担保等门槛所形成的传统债权融资金额和期限的上限时,衍生出股权融资需求,华侨银行看准时机,于2003年设立了直投业务,而彼时,在国内有直投业务的外资集团屈指可数。
2011年适逢上海开通QFLP,华侨银行积极应对,于2013年在上海设立了2家股权投资机构,分别为华侨星城(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和华侨星城(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直投业务组建了落地化平台。华侨星城在现代农业、房地产、消费、科技和金融等领域有诸多成功投资案例,特别是在境内外联动项目上,优势明显。其投资的90多个项目中,有80%已经成功退出,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银行系资本:财务投资为主
对资本方,尤其是银行系的资本来说,3到5年的投资期已经算很长了,如果企业处于发展的早期,未来比较扑朔,这种情况下其实资本很少进入。因为资本方需要企业有成熟的模式、良好的利润率,或者明确的发展规划,加上一定的约束。而估值其实是资本方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出来的结果,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体现,不是一方的意志。
银行系资本天然地就比较灵活,投资工具很多,甚至还可以匹配一些相应的贷款,但是这也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消费升级和科技赋能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田总谈到,目前华侨星城在消费升级和科技赋能方面多有关注,在大数据领域成立了5亿元人民币基金,通过与私人银行、保险企业等多方联动,充分保证了基金的健康运转。
拿目前大热的便利店来说,中国便利店市场渗透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服务和生活圈的社区化,便利店行业吸引力很大,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冒出来。华侨星城也在持续关注,希望看看是否可以以资本进入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当然,这种关注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而是对整个行业、整个赛道的看好。
便利行业净利率低,如何考虑投资回报
田总认为,对行业的分析要考虑其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便利行业的确处于发展的早期,目前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如果能够在诸如运营管理能力、物流体系的建设、新科技的运用等等方面进行投入,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有很多从业者,比如邻几的创始人刘忠建刘总,在便利行业奋战了20多年,依然热爱依然支持,说明他们也很看好这个行业。
便利店行业前几年一直处于风口上,获得资本青睐,但是最近业内又明显感觉到融资难度加大,这并不是资本变了,其实资本还是相对冷静的。估值、融资的节奏,这些其实是企业家需要考虑的,资本肯定还是要看回报率的。
全国性品牌并不会带来高附加值
资本的进入给企业带来开疆拓土的资金支持,但是其实很多品牌都是区域性的,不同区域的运营模式和发展重点可能都不同,田总说,“我们并不认为所谓的全国品牌会给便利店企业带来多大的附加值。因为每个区域都有它的特性,就拿生鲜来说,大家口味都不一样,南北差异很大,所以说要做到融会贯通,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作为财务投资人,太早期的企业等待时间太长,已经成熟的企业模式太重,反倒是成长中的企业更值得关注,从企业发展来看,华侨星城更看重区域龙头,他们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本地化网络,资本的加入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如果退出渠道明确,有后续投资人的对接,那吸引力会更大。
资本只是助力,企业内功是关键
田总强调“资本起到的只是助推器、催化剂的作用,它不可能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还是靠企业家的内功。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会关注行业的周期,其次是企业的发展阶段、财务健康状况,最后是团队的执行能力,包括团队的潜力、背景、协作能力等。 随着国家政策的紧缩,资本方对项目的选择会更加谨慎,投资的节奏也会放缓,只有那些利润好、规模大、有成熟的模式,同时有明确退出机制的企业才有可能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
资本市场一直都是冷静和理性的,企业家做好内功,自然获得资本关注,资本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双方结合才能产生倍增效益。华侨星城也会持续关注,期待可以选择合适的伙伴,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10月18日,海鼎将邀请田总在研讨会现场倾情分享,欢迎关注~